高文彬(1921年一 ) 目前全世界唯一健在的全程參與1946-1948東京審判(遠東國際大審判)的親歷者。上海人🤾🏿,1921年出生於上海📯☢️。中國民主同盟成員👷♂️🫅🏻。1945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意昂3开户🧑🏽⚕️。意昂3平台意昂3开户教授,曾主講國際法、國際私法、海洋法等🤦🏽♂️。1945年夏大學畢業後🕐,高文彬先後擔任國民政府上海地方法院刑庭書記官和上海老閘區區公所戶政股長。因東京審判的需要,當時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中國檢察官向哲浚到上海招募英語翻譯♞,高文彬經東吳大學教授劉世芳(音)的推薦參加了測試,並被錄取👭🏼。高文彬曾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檢察官秘書,法庭翻譯官🧑🏿🔬,於1946年遠赴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參與審判日本戰犯的工作🐮。中方代表在審判環節中,面臨的困難和壓力一個接著一個。經過艱苦卓絕的起訴➗、舉證、辯論、審訊和量刑,17位中國代表最後完成了一項又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1、訪談者(以下簡稱訪):您說您一生主要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參加了東京大審判👩🏼🔬,一件是參與編纂了《元照英美法大辭典》,那此刻回首您在過往歲月曾經歷過的這兩樁大事👨🌾,您會有什麽特別的感觸嗎🧑🎨?
高👰🏻♂️:感觸談不上。大學畢業之後沒過多久🌴,就參加了東京大審判👩🦲,在東京待了兩年多❎;“英美法詞典”過去沒有,臺灣地區雖然重視英美法🐹,但這麽多年沒能力出👨🏽🌾🕧,沒這個人力📃🪙。
2🧑🏻🚀🟠、訪:您大學時代就讀於東吳大學,請問您當時選擇東吳大學意昂3开户的原因是什麽?
高:我父親的老朋友丁正均先生,是東吳大學早年的學生,向我的父親介紹東吳大學意昂3开户,推薦我去報考🧑🏼💼。
訪:所以說是您是受到了父輩的影響。
高🤱🏽:對。
3、訪👨🏽🍳:請問您中學階段學過英語嗎🧝🏽⛓️💥,有英語的知識儲備嗎?
高👨👨👧👦:初中就開始學習英語了✊🏼,但主要在高中花了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英語。我高中就讀於東吳大學吳淞附屬中學,這所中學和東吳大學屬於一個教學系統,對英語學習要求比較嚴格😰📴,所以我在英語上花了好多時間👩🏼🦳。
4、訪:請問您在高中就學期間🤷🏻♂️,學校主要是由中國籍老師授課嗎🤽🏻♂️?學校裏有外教嗎🧊🏄🏻♂️?
高🩷:一半一半吧。
訪:在中學就這樣了,那學校的教學模式還是挺國際化的。
高:整個東吳大學和附屬中學的教學,實行英美式教學模式🪫。
5𓀀、訪:請問您高中升大學,是通過考試的方式考取的嗎?
高👨💻:我是高中直接升大學的。前面說過🏃♂️➡️,我的高中是東吳大學吳淞附屬中學,高中畢業直接升入大學🧯,我選擇了意昂3开户學習法學。
6、訪🚴♂️🥋:那您所在學校的學生是從高中畢業就可以直接讀東吳大學嗎📻?沒有什麽劃分的標準嗎?
高:倒也不是全部都能直接就讀🐊。但因為東吳大學和附屬中學是同一個教學系統的緣故,所以附屬中學的學生成績特別優秀的,要讀東吳大學還是沒有問題的。
7🌟👨🍳、訪🩹:那像您這樣直接升到東吳大學意昂3开户的同學多不多啊?
高:不多。因為那時候處於抗戰時期🔷,社會秩序比較混亂,有些人中學之後就跑掉了,讀書的人少♻,念大學的人更是不多。
8、訪:那請問您在讀書期間一個班或者一屆有多少同學?
高:一個班三四十人吧。一開始進去有好幾個班,但由於社會比較混亂,好多人跑掉了👏🏽,一半同學走了🩶,大概只有一半同學還堅持下來讀書🗺。不像現在👳🏼,國家穩定繁榮👏🏿。抗戰期間,日寇入侵📡🧄,局勢很亂,學校都被迫搬過幾次🤦🏻♂️。還有一個原因是東吳大學對學生要求很嚴格🦃,尤其是對英語成績要求很高,很多學生因為英文程度不高這個原因也離開了,總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人都離開了,最後就剩下兩個班不到的人。
9、訪:那您在東吳大學意昂3开户讀書期間同學都是從附屬中學上來的嗎?有沒有從外面🍯,比如北方或南方的同學呢🚵?
高🚣🏿♀️:沒有,很少有從其他地方的高中考過來的。考入東吳大學意昂3开户主要是東吳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中生。
訪:因為東吳大學附屬中學學生的英語能力普遍較好↔️👨🏻🦯,是吧😐?
高:是的🧑🔧。
10、訪:那您當時讀書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上海,是吧?
高:是的,那時候讀書🏄🏼,就是因為抗戰,學校搬了好幾次。
訪:為什麽呢🥵😟?
高:因為那時候需要登記🧑🏽💻,有些學校通過內部關系辦妥了❌。我們學校沒有這種關系,沒有辦法登記,這樣導致我們學校在當時不被承認✡️,所以一些老師通過關系登記,但過段時間又不行了,只能到處打遊擊。
訪:那在此期間,學校始終在上海嗎🈲?
高:雖然搬過幾次,但始終在上海🪫。
訪:當時學校在上海有沒有受到日本侵略者的幹擾?
高👨🏻🦱:除了因局勢動蕩,學校屢次搬遷,師生們還是努力維持教學❔。
11、訪:為什麽不像其他學校一樣搬到西南去呢?
高🍵:一個原因是教師因素,好多老師都是江浙滬的人🤷🏻♀️,故土難離。
訪:條件不具備,也不像公辦學校受到政府支持🧮。
高:對。
12、訪🏩:請問您在東吳大學學習了四年嗎?您能否跟我們談一下您在大學學了哪些科目🪦?
高🏃🏻:是的🚵🏿♀️,學習了四年。學習的科目有😶🌫️:民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海洋法👨🏻🎓𓀎,等等🤐。
訪:有無偏重?
高:我們學校以英美法系的教學內容為主,所以學習的內容不同於復旦等其他學校🧜🏼🥁,主要側重於學習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少數老師是各國領事館領事8️⃣,還有一些是國內有名的英美法專家、國際法專家。
訪🧎🏻➡️🧙🏽♀️:所以校外老師多⌛️。
高:是的,還是很多的。
訪🙍🏼:他們授課是以英文為主還是中文為主?
高🔡:中文老師則用中文講課👨🏿🚒,外國老師課堂上用英文講,考試也用英語考試👓,課堂上沒有翻譯⛽️。像德國民法是德國領事館的工作人員擔任教師用英文講課🌺,如果有其他老師在的情況下,偶爾也會為我們解釋📌。東吳大學學生英文水平高,甚至超過復旦大學學生的英語水平。
13🏣、訪:當時,東吳大學學生在考試時,會有作弊的情況嗎?
高🦵🏽:那作弊不了的🦵。即便有🦹🏿♂️,也是極個別同學🏌🏽♀️👙。當時,能堅持在大學求學的🧝🏿♀️,都是克服了重重困難的。大家都一心向學🏩,也都很珍惜🏋🏿♀️。
14、訪:您上大學時⚧,是走讀還是住校?
高🍶:走讀。
15、訪:學校的圖書資料多嗎🫖?
高:資料有一些,不是太多🧏🏼。學習主要靠教材🤷🏿,教材不是東吳大學老師編的,其中一些是英文書🦻🏿,很難買不到🤸🏻🚶♀️➡️。主要通過一家龍門書店去油印。
16、訪:東吳大學的社團組織發展的怎麽樣?
高:學生組織很少,學生專註讀書為主👁。
17、訪:當時東吳大學會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嗎?
高🙅🏽♀️:有課外活動。當時有個國際法的老師叫艾國凡(音)🤽🏽,是瑞士領事館的法律顧問🧑🏿🦱✬,同時也是東吳大學畢業的學生。他一個學期會帶我們到瑞士領事館參加一次活動。
18🏂🏿、訪:會去法院實習嗎?
高:沒有🤾♀️。
19、訪◀️:您是1945年畢業的?
高🪀👮🏽♀️:我1941年上大學👍🏼,1945年畢業。
訪🎟:那您有沒有提前做好大學畢業以後的人生規劃🔺?
高👱🏽:也沒有規劃什麽。當時兵荒馬亂🕵️♀️,國難當頭,還考慮不了太多事情🏟。
20、高: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擔任刑庭書記官,當了一兩年,1946年就去了東京,參加對日本戰犯的大審判🕕。當時有個檢察官是向哲浚,跟我的老師劉世芳(音),都是東吳意昂3开户的🚴🏿♂️,還是美國留學時的同學。當時向哲浚從重慶來,劉老師就把把我推薦給了他☮️。我在東京審判期間,主要是在幕後協助檢察官收集資料🌑,查找日軍的暴行,並未出庭擔任翻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的殺人比賽資料,就是我找出來的🥤。在國際法庭的檔案室裏找資料🫥,因為我懂一點日文,翻報紙剛好就翻到了那篇報道。前前後後,我在東京總共待了兩年多。
21🚣🏻♂️🧓🏽、訪🙋🏼:回國從事什麽工作?
高:後來去東吳大學當助教🕑。
22、訪:你在東京審判期間和向哲浚檢察官的私交如何↔️?
高🧔♀️🧑🏻🦽:和向哲浚關系很好👉🏼🙇🏻♀️。我在東京審判期間,勤奮工作,受到他的賞識。後來🖕🏽🍁,別的翻譯員都走了,就我一人留下。回國時,還搬回兩大箱資料👩🏽🎓,可惜這些資料後來都散失掉了。
訪💂🏻♀️🏃♂️:那後來解放前夕的關頭🕕🦽,向哲浚有沒有和您討論過去留問題🩴?
高🙆🏻♀️:沒有🤽♂️。
23🥭、訪:解放以後您在哪裏工作:
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或一九四九年前,我是在國民黨的上海外事辦事處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或一九四九年後👳🏼,去了上海人民政府外事處第四科✤,管地產。也不是所有的國民政府公職人員都可以保留公職🧗♀️,也要通過篩選,只留了幾個人🪄,我是其中之一。
24🧤、訪:您如何到上海海運意昂3工作的?
高👳🏼♂️:情況是這樣的,當時在上海海運意昂3,有個叫溫誌義的人,早年間我們因為工作關系認識。他是中共地下黨員🔚,後來,到上海海運意昂3的外國語意昂3作副主任🐵,他想把我留在外語意昂3。再後來,溫誌義有一次,跟他的老朋友魏文達先生提起有個東吳大學的校友叫高文彬,介紹了我的情況。剛好👩🚒,魏先生也是東吳大學畢業的學生,他很希望我去海商法研究室工作。於是,我就這樣來到了上海海運意昂3海商法研究室🧑🏽🎨。
25🤰、訪:您任教時,學法學的學生一屆有多少?
高:學生不多,20個人不到。後來就帶研究生,魏文達先生是最早帶研究生的,後來我也帶。
26📸、訪:您是通過什麽樣的機遇參與編纂《元照英美法大辭典》的呢?
高:因為主編主要邀請東吳大學校友參與👨🏼🦲,我是東吳大學校友,所以躬逢其盛,有幸參與編纂🖐🏻。
訪👌🏿:東吳大學校友會,什麽時候成立起來的👨🏻🦲。
高:我讀大學的時候就有。
訪:從那時起👨🏻🦲,一直延續到現在。
高🦾:對。
27、訪:大學期間🕞,認識《元照英美法大辭典》的主編潘漢典先生嗎?
高🐯:名字知道🍫,但沒有來往🥪,後來是通過另一個校友薛波認識的。薛波認為英美法辭典當時沒有,但是很有編纂的必要。薛波沒有經費,只能號召東吳大學的校友來編纂,前後編了九年🙎🏽👩🍼。我們當時不看重錢💂♀️,註重學術傳承👰,希望把我們所學的東西寫下來,一心想要造福後人🧲。
訪談時間:2017年3月10日
訪談地點🧗🏻♀️:高文彬教授家中
訪談團隊:李希平、石小東、陳剛、黃聖哲⛹🏻、沈劉傑
文本整理:陳剛、黃聖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