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討活動同時邀請了上海海事法院、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臨港管委會、上海交通大學中英低碳學院👨👧、上海政法學院➾、浙江工商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參與研討交流。此次研討會針對公司關註的ESG理念下綠色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聚焦公司經營過程中的合規風險管理等議題,探討如何適應發展要求★,提升企業ESG能力和水平,培養高質量涉外法治人才。
開幕式上,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殷駿代表主辦單位致辭👩🏿⚕️。殷駿表示,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入選了國家級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將持續為ESG能力建設及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提供支持和鼓勵🤽🏿。企業ESG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行業內各位同仁的不斷努力,希望通過此次圓桌會議,增進彼此合作,為提升企業ESG能力和水平建言獻策。
在會議第一單元“涉外企業ESG的理論和實踐”主題上,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環境資源與能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金茂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吳榮良做題為“ESG政策解讀與展望——從新《公司法》看企業的ESG責任”的報告。他指出ESG在中國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引導和市場的推動。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胡苑教授作了題為“ESG評價體系的社會治理效能”的發言🏇🏽,她通過展示ESG投資生態圖譜示意圖闡釋了ESG的緣起與發展☝🏿,強調通過靈活的公私監管合作推動ESG的發展🎭。上海海事法院審監庭(研究室)的廖璐琪法官作了題為“涉外企業ESG的司法視角”的發言♡,指出了ESG與海事司法審判對應的關系及海事法院在ESG能力建設中發揮的作用🧏🏼♂️。上海交大中英低碳學院院長助理任濤作了題為“低碳技術助力綠色發展”的報告,他通過比較各國遙感碳監測領域的工作🕉,在技術層面解讀了ESG的發展🚶🏻♀️。
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主題下,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會副會長徐祥民教授和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文革教授,分別就一帶一路的規則之治和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體系為主題進行分享,探討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校際合作經驗及需求。
在圓桌與談環節,上海組合港管委辦航運服務處副處長程新巖表達了在低碳環境下對綠色航運發展的展望💺。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四級高級檢察官李衡認為🙏,司法審判與ESG能力建設息息相關🤟🏽,檢察機關通過運用四大檢察職能在ESG治理中發揮作用🈁。瑞士蘇爾壽集團化工事業部中國區環境健康安全高級經理李懿斌先生介紹了外資公司開展ESG實踐情況,提出在不同行業、企業和部門之間,ESG的實質性議題和重點議題差異較大,國內企業踐行ESG,還需更多專業人才👨🏿🎤。海同律師事務所楊朝陽船長提出ESG理念早已被全球各大航運公司納入運營管理的戰略,踐行ESG已成為發展共識🧑🏼🏭。
上海市金茂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萬美、黃啟榮律師介紹了金茂所ESG相關咨詢和培訓服務項目及臨港分所情況🏃🏻,分析了各大公司對ESG專業人才需求,金茂所可協作高校🫴🏿、企業開展ESG人才培養方面的能力和優勢。法學院教授王鐵雄表示,我們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統籌謀劃發展,既要強調個體的獨立2️⃣,也要註重整體的和諧。法學院教授鄧剛宏表示ESG行動方案蘊含著多學科的統一,政府監管需要與社會共治並行,從而幫助企業發展,助力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研究生第三黨支部學生代表於冰潔表示🤜🏿,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將緊跟學術前沿,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最後,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王德嶺對與會嘉賓🙎🏿♂️、誌願者⚔️🧜🏽♀️、現場參與人表示了由衷感謝🧑🏻💼。他表示👨🏻✈️,新時代下涉外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能力建設是一個重要議題,而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將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關鍵支持🤵♂️。
本次圓桌會議的成功舉辦,為理論部門和實務部門提供了高質量的學習交流平臺,也為ESG人才培養與理論研究、促進綠色低碳技術與行業發展🤸🏿♂️👵🏽、提升企業ESG能力建設水平🧑🏻⚖️、發展ESG投資🟩、ESG法律業務等合作方向提供了新思路,為未來涉外法治人才的建設提供新方向。經濟法教工黨支部教師代表唐瑭、曾青未、張靜、卓睿璇,研究生第三黨支部於冰潔、劉思涵、檀一萌等師生參加活動,並為會議提供誌願服務。